第379页

作品:《[清穿]东宫女官

    容歆平静道:“过继的话,这孩子年纪虽大,却品性极佳,我瞧着他家中又有些困难,一子兼祧两宗,想必可以商量。”
    徐老太太抓紧袖子,又松开,忐忑道:“李南是读书人,这,能有这样的孙子,我乐意至极,可这样的好事,怎么可能呢?”
    “成不成,请他和他母亲过来聊一聊才知道,如若不成,再退而求其次也无妨。”容歆再次询问道,“此事还是要先以你们的意见为上,你们若有旁的想法,也无妨。”
    徐老太太直接做主道:“李南是个心善的孩子,他又有前途,我们再没有不愿的。”
    于是,容歆便派人去请李南和他母亲到此,徐老太太亲自说完请他们的缘由,她才补充道:“我昨日考教过李南,基础不错,若能再进学,也不见得没有造化,你们两家各有难处,互利互惠,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徐老太太对外只说领了一百两抚恤银,但官府所给,其实是一人一百两。
    这些钱,其实够她们孤儿寡母生存,可她们守不住,而李南家呢,缺钱,李南现下还没有功名,读书只出不进,若果真一文钱难道英雄汉,或者教李南母亲熬坏身体,对他亦是个遗憾。
    两家人皆在考虑,容歆口干,喝了口茶,提醒道:“人家说兄弟姐妹互相帮扶,这日后,满月圆月许是能靠李南找个好人家,李南亦可通过她们添助力……”
    而容歆这话一出,率先同意的是李南的母亲,两家便就此决定变成一家人,互相帮扶。
    再回到李族长家,在詹县令的见证下,立下字据。
    詹县令还当着容歆和大阿哥的面表示,待李家族中开宗祠那一日,他再亲自前来作见证,届时会像两人禀报。
    大阿哥无可无不可,容歆笑盈盈地与他寒暄两句,临走前,又好人做到底,请詹县令作保,待李南县试通过,便可进入县学读书。
    此事罢了,容歆等人坐上马车,返回淮安府。
    马车上,完琦一张小嘴吧嗒吧嗒,将徐老太太家中的事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复述一遍。
    容歆没想到小姑娘记忆力如此好,微讶。
    大阿哥配合地听完全部,若有所思道:“姑姑可是昨日见了那李南,便有此打算?”
    “我昨日听那孩子所言,句句皆在其母,虽未问亦有所猜测,他恐怕已丧父。”容歆惜才道,“我考教他背诵时,并未看出天赋是否出众,但他的先生既然准他如此年龄便参加县试,想必是有几分不凡的,如若耽搁,属实可惜。”
    大阿哥附和地点头,眼神却不甚集中。
    容歆见状,问道:“您有心事?”
    大阿哥看向两个女儿,随后摇头,“只是瞧着李家那个孙女,也不过是与吉雅一般大……”
    第194章
    清河县县令亲至, 李家不敢拖延开宗祠的时间,迅速地办好,詹县令便派人送消息至淮安府。
    大阿哥转述给容歆后, 清河县李家的事便就此结束。
    而大阿哥经由李家事,又命人重新探查一遍抚恤银到户后的情况, 果真有不少人家鸡飞狗跳, 令人唏嘘。
    不过这些, 大阿哥默默地处理了, 并未惊扰容歆。
    四月二十三日,御驾抵达淮安府, 次日北上,容歆等人直接上船汇合, 康熙关心大阿哥和孙女们,依旧无视容歆。
    容歆无所谓, 转而问皇长孙, 他这一个月左右伴驾南巡的情况。
    康熙这一个月的时间, 做了不少事,巡视河堤,惩处地方渎职官员,赈济百姓之余, 又去明孝陵谒拜,还命人寻出一位前朝皇室后裔——朱之琏,赐予爵位, 以示大清宽宏。
    容歆趁着众人的注意力皆在康熙那里,偷偷与皇长孙咬耳朵:“这人, 皇上是从何处找来的?”
    皇长孙颇有些兴奋地扫了一眼周遭地人, 压低声音, 在她耳边回道:“此人乃是三十一年的进士,如今在亳州做知州。”
    “举子科举时便要填写祖籍,怎么此时方认定他是前朝皇室后裔?”容歆低声问道,“殿下,他真的是……吗?”
    皇长孙点头,随后又道:“皇玛法说是的。”
    康熙说是,那不管是不是,都得变成是,容歆不必再多问。
    船稍作补给便重新起航,及至五月十七日抵达京城,康熙一个眼神也未给容歆,十分记仇。
    太子率百官相迎,关切地问候皇阿玛的身体,回宫途中,不时看向容歆的眼神充满担忧。
    容歆冲着太子微微一笑,表示自己无事,只是回到毓庆宫时,却见太子妃并一位太医在等着他们。
    “姑姑,您快坐,让刘太医为您把脉。”
    容歆被雪青推着,坐下来,一边伸出手放在脉诊上,一边对太子妃道:“娘娘,都两个月过去,我身体早已痊愈。”
    太子妃摇头,坚持道:“您说的不算,太医的诊断才算数。”
    容歆只得安分地等待太医的诊断结果,待到刘太医说她身体确实已无大碍,方才笑道:“您看我说什么来着?”
    太子妃展颜,道:“您也莫怪我多此一举,殿下没听到刘太医的诊断,是断不会放下心的。”
    山崩一事传到京城,太子殿下和太子妃不定如何后怕……
    容歆心下暗叹,又请太医一并为皇长孙和东珠请脉,以安这对父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