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页

作品:《综红楼之重生之后

    贾敬哼了一声, 说:”我看他就是想给家里惹麻烦。”
    “我没有!”贾政立刻反驳。
    贾敬咄咄逼人, “那你为什么要当着太子的面, 去讨好六皇子?”
    “我……我……”贾政眼珠子乱转, 还真让他找到了个说得过去的说辞,“我是看你和二弟都围着太子转,怕冷落了六皇子。”
    贾代化一眼就看出来, 他没有说实话。
    不过,六皇子的存在感实在不高,应该也不会因着贾政一个黄口小儿,就对贾贾家如何。
    因此,贾代化也不准备再为难他,只是说了一句:“六皇子不喜欢与人亲近,你日后别再干这种傻事了。”
    堂堂一个皇子,能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得这么低,显然是深谙明哲保身之道。
    对于这一点儿,精明如贾代化,也不得不赞一声“聪明”。
    如今在诸皇子中,太子一家独大。圣人明显是只对太子一人寄予厚望。
    这个时候,如果像三皇子一样上窜下跳,必然会碍了圣人的眼。
    只是不知,圣人为何不把三皇子给按下去?
    贾政心有不服。但他转念一想:这样正好可以掩盖他接您六皇子的目的,防止别人来分一杯羹。
    “侄儿知道了,谨遵伯父教诲。”
    贾政若是诚心想要装样子,还是很会做表面功夫的。再加上年纪小的加成,贾代化竟也没发现他的言不由衷。
    *
    再说太子和六皇子离开荣国府之后,才上了马车,六皇子就立刻向太子请罪解释。
    “太子大哥,臣对您一片忠心,绝对没有别的心思。那个贾政他……他……臣也不知道,他怎么尽说些疯话?”
    见他吓的脸到现在还没恢复血色,太子笑着安抚道:“好了,好了,一个孩子说的话,你又何必当真?”
    六皇子忍不住吐槽:“都十一了,还孩子呢。”
    这年头,十五六岁成婚是普遍。有的家里人丁不望多钱,十三岁成婚的也有。
    因而,十一岁的孩子,那还真是昧着连心才能说出口呢。
    太子被他这难得的小情绪逗得一乐,说:“荣国公自己就有些一根筋儿,他儿子不聪明,也实数寻常。你既然知道他不聪明,日后远着些也就是了。”
    “臣一定离他远远的。”
    ——这种类型的傻子,实在是太危险了。
    等两人回了皇宫之后,六皇子没有跟着太子一起去东宫,而是独自告辞,回了西二所。
    今天受的刺激太大,他得先缓缓。
    还有,贾政是吧,他记住了。
    太子回了端本宫,留守的王柱急忙迎了上来,上下一番打量,口中不住地问:“殿下没遇到什么不长眼的吧?”
    不怪他如此担心,这是太子长这么大,第一次独自离宫,偏还不让他跟着。
    下边的那些小子,端个茶,倒个水还行。
    这种陪着殿下出宫的大事,万一遇到什么特殊情况,他们反应不及,让殿下受了冲撞,有几个脑袋也不够赔的。
    “孤没事。”太子道,“孤又没往别处去,只去了荣国公府上,能有什么事儿?”
    王柱赔笑:“那最好,那最好。”
    但他心里却在嘀咕:谁说在荣国公府上就安全了?
    但他也知道,荣国公乃是圣人的心腹。殿下对圣人最是孺慕,怕是听不得他说荣国公的不好。
    于是,他果断转移了话题,“殿下,詹士府的几位詹士已经把乾清宫送过来的折子分好类别了。殿下是这会儿就看,还是先歇一歇?”
    “伺候孤去书房吧,反正孤也不累。”
    他身为储君,十岁出头,就跟着圣人乾清宫听政,到如今也有七八年了。
    但独立监国,还是头一次。
    太子也是摩拳擦掌,想做出个样子,想让圣人和朝中重臣刮目相看。
    因此,他很是勤奋。每日里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候不是在看折子,就是在看书。
    说是让他监国,但他毕竟是第一次干这事,圣人再宠他,也不敢拿国家大事开玩笑。
    因此,留了张太傅等好几个重臣辅佐他。
    各地呈上来的折子,大部分都是由这几个重臣帮着处理,只留些简单的给太子练手。
    太子自幼就比同龄人沉稳些,知晓贪多嚼不烂的道理,也没觉得有什么不满。这些小事,他也都认真处理了。
    几日下来,张太傅等人都对太子赞誉有加,称赞他宽宏谦逊,沉稳有度。
    太子到底年少,纵脸上不显,心里也十分喜悦。
    但过了大约七八天,太子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由张太傅他们处理的那些重要的奏折,大部分都是封存之后,捡着要紧的,快马加鞭送到西山去,让圣人处理。
    而那些不是很要紧的,就堆在乾清宫里,等圣人回来处理。
    太子很是不解,就私下里请教张太傅。
    因着张太傅的大孙女已经由圣人栓婚给了太子,只等太子到了及冠之年就大婚。
    而且,张太傅还是太子的老师,可以说是绑死在太子这条船上了。
    许多比较隐秘的话,别人不敢或不愿对太子说,张太傅就敢说。
    他是巴不得太子懂得更多一点儿,将来成功继位的可能性就更大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