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页

作品:《把神君当成跟班了

    陵光扭脸,想了想,轻轻叹了口气,缓声道:“在山中无事,你陪我再去烟城看看吧。”
    玄庸点头:“陆宅我已清扫好了。”
    二人走过赤雀街,看那宝通钱庄又换了招牌,做了一个茶楼,二层的格局始终没改,朱红色的外墙也没变过。
    前面的酒楼换了掌柜,老字号的包子铺百余年时光没搬过门面,炉子里依旧冒着白气,青石板的地面重新修葺,褪去了斑驳,街边游走的小贩来来去去,行人三五成群,听弦乐之声纷纷回首。
    望见一队迎亲人自长街而过,轿夫随着那乐曲徐徐前行,两旁行人主动退至路边,欢声笑语之中,却忽听轿夫“哎呦”一声,却是摔了一跤,那大红花轿倾斜,新娘探出头来,甩掉了红盖头。
    她以嫁衣掩面,才要伸手去抓盖头,却一阵风起,红盖头飞飞扬扬,落在一胡渣大汉手中。
    轿夫怒指那大汉:“正是他忽而冲来,害得我摔跤。”
    新郎官掉转马头,刚好见大汉怀中接着个孩子,竟是不知怎样从道路旁阁楼上掉下来的,手中还拿着个烤红薯。
    轿夫飒然语塞。
    新郎官下马拱手向大汉道:“大侠一片好心,在下替家人给您陪个不是。”
    那孩童的父母已赶来,感激涕零接过孩子,大汉回了个礼,手里的红盖头沾了红薯,黄橙橙一片,还也不是,不还也不是。
    轿边的媒人当机立断,朗声道:“盖头接喜,那位大侠得了咱们新人的喜气,想必要好事将近了,二位新人,喜气传给他人,才是同喜啊。”
    新郎官立即道:“没错没错,这红盖头就赠与大侠,愿与大侠同喜。”他回身吩咐,“咱们走吧。”
    临走前又问:“敢问大侠尊姓大名?”
    大汉道:“在下胡月古。”
    对方再行了一礼,上马而去。
    那大汉无奈将红盖头收起,也隐入人群之中。
    两人看着那红花轿走出赤雀街,笑了一笑,推开陆宅的门。
    亭台水榭叮叮作响,花坛里有细细的枝芽,上百年的宅子,墙面略有些斑驳,檐下有燕子来筑了巢,以前空旷的院落多了好几个花圃,里面的花刚刚冒出骨朵。
    玄庸道:“这都是陈渊搭起来的,他喜欢摆弄花花草草,还有……”他领着人往左边走,“你看看你家这厨房,可比得上宫中御膳房了。”
    陵光放眼望去,见侧院一整个院子都改造成了做饭的地方,院里还架着好几个炉子,上面摆着锅具。
    只是炉里没有火了,锅具摆在上面十分冷清。
    玄庸笑道:“陈渊走后我在这守灵,那时候想来做点吃的,可是生不起火,只好作罢了,平日看他做好似很简单,到自己上手,才知不易。”
    陵光慢慢地往里走:“看样子,这么多年你都是饭来张口啊,我那孙儿才是不易。”
    “哪有,他后来年岁大了不还是我照顾他。”他辩驳道。
    陵光静默须臾,轻声道:“辛苦你了。”
    “不辛苦。”他道,“我愿意做这些事情,那家伙万般不好,却有一个优点,他很啰嗦,起码叫这宅子不那么冷清,他常常絮叨个没完,什么都要管,我每日清晨听着他的念叨,入睡还是听着,到后来听不见了,就觉得不习惯。”
    他说着伸手揽住面前人的双肩:“我看着他慢慢老去,一点都不可怕,也时而想,当年你还是子安时,我原不该轻易放弃。”
    陵光静静看他片刻,推开他的手,继续往里走:“那时就算你不放弃,我也活不到白头啊。”
    内厅一切陈设如旧,他看见满桌零零碎碎的小物件,有些泥人已风干不成样子,糖画早就融化掉了,自还有些没变化的,那窑中的瓷,封存的画,雕刻的石,能经数百年风雨。
    “这都是他们出去玩带回来的。”玄庸道,“每去一个地方,总会带来些物件。”
    陵光伸手抚在一片绣帕上:“他们去过这么多地方了。”
    “嗯,但还有些遗憾,说是仍没走完。”
    “当初在墨巷看花灯,曾说好与他们一同去的。”
    “我也曾说过带你去。”
    陵光的手微顿,将那帕子攥在手心,过了一会儿,缓缓松开,道:“我自己也能去得。”
    玄庸轻轻地笑。
    稍作停留,他们又去了城外,在故人坟前祭了几杯酒。
    前尘今朝,这些年所遇之人,旧坟新坟,已连成了排。
    而回首望城内,还是纷扰繁杂的烟火人间,有人离去,就有人新生。
    误入人间的一仙一妖,好在到此时还能并肩而立。
    有微雨落下,玄庸幻出一把伞,遮在二人头顶:“咱们回吧。”
    他们慢慢往回走,烟雨迷蒙的长街,杂乱的脚步声从身边走过,有马车溅起水珠,沾在行人衣摆,少不得引来一阵斥责。
    回到陆宅时天已黑了,长街上的灯火次第亮起,玄庸挥挥手,陆宅门头上两个灯笼也亮了,细雨还没停,雨线在灯火中闪烁如皎皎月华,浮浮流光。
    进内厅后,房间依旧是左右两边,玄庸道:“你的屋子始终在留着,之前梁承来的时候想住,我可没让他碰。”
    陵光点头,往左边走。
    玄庸自在身后不动,静静看着他。
    他走几步,回头:“难道这几步路,我还会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