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页

作品:《太子死了的白月光是我

    他的哭声使得树上鸟儿闻声扑扑飞走,树叶震动间,玉兰花纷纷落下,犹如白色的花雨不断落在那一身绯衣悲恸的人身上,红白相间之下,看上去是那般的触目惊心。
    当暗卫将卫恒唤来时,看到的是他死死抱着一摞信笺,晕倒在花树下。
    嘴角的血迹染红了身旁的玉兰花。
    卫恒红着眼眶将昏迷的他背起,悲声下令,“去请国师前来医治,我怕师兄挺不过去。”
    而此时,身在马车内的梁竹音,拈起一方车帘,看着这官道两旁郁郁葱葱,心中却荒凉一片。
    突然,她捂住胸口,靠在车壁间喘着气,眼中的泪不受控制的倏然落下。
    作者有话要说:
    听着《桃花诺》写这一章,耗尽了我所有力气。
    第74章 雲州
    半载后, 宣平伯府。
    身着吉服的裴玠与父亲在正门前拱手迎接参加婚礼的宾客。
    今日是陛下赐婚的正日子,新妇已入府,却依旧未等来太子殿下的车驾。
    “三郎, 你先入内招呼宾客, 我在此等候殿下。”裴平真沉吟说道:“虽然未接到旨意, 但上次殿下来府中时说要亲临, 不知是否还作数。”他替裴玠正了正胸前的喜绸,叹了一口气, “殿下就算今日不来,也莫要怪他。”
    裴玠强颜欢笑道:“儿知晓,殿下自表妹失踪以后大病了一场,儿至今只在詹事院见了他一次。”
    裴平真拍了拍儿子的肩,想着大喜的日子, 不愿他再提起这令全家人愁眉不展多日的事。
    就在此时,一辆眼熟的马车向裴府行驶而来。
    “那是上次殿下来访的车驾!”裴玠提袍下了台阶, 亲自站在车辕前拱手迎接。
    只见内侍小心地将车帘掀开,一名身着青竹色常服,头戴玉冠之人扶着内侍下了马车。
    “殿下万安。”裴氏父子赶忙拱手说道。
    内侍为他披上了白色狐皮大氅,又将一枚手炉双手奉上。
    萧绎棠未接手炉, 双手虚扶说道:“免礼, 给表哥道喜。”
    裴玠自他下车后,便发现他更加清减,见他面色淡然之下,一双眼睛黯淡无比, 遂苦涩回道:“谢殿下。”
    三人皆不知再说些什么, 听得萧绎棠说了句,“莫要耽误良辰。”率先迈入了院内。
    裴玠看着他那萧瑟的背影, 忆起詹事院那些传闻,说他曾经药石无医,陛下心急之下曾下旨民间找寻名医,却被他砸了药盏将人轰了出去。
    看到他今日能出宫,多少心里也安慰一些。
    见他对于朝臣的请安恍若未闻,在两名内侍的陪同下,默默站在正堂旁一侧等待观礼,见裴平真亲自来请上座,含笑说道:“我只是前来观礼,莫要跪拜我。”
    裴平真拱手应是,忐忑之下只得坐在了上首的位置,却如坐针毡。
    众人见萧绎棠不发一言,场面渐渐安静了下来。只听得礼官拉长声音唱喏:“迎……亲。”
    萧绎棠丝毫不在意周围探究的目光,他微微侧首看向空无一人的右侧,心中念叨着:说好带你来参加表哥的婚礼,不能因为你不在,就成为我食言的借口。本来打算带你来看看婚礼的程序,想着等到我们那时,若你觉得仪式繁杂,精简就好,如今……等我看完以后亲口告诉你也是一样的。
    萧绎棠见裴玠与桑朵的吉服皆为绿色,微微一笑:《大齐律》规定,官身之人嫁娶,必着同等官袍颜色吉服。咱们的吉服与他二人不同,乃是正红色。还记得出巡时见你穿过一次妃色大袖裙衫,很是好看。想必穿正红色也定然美极了,只怕我到时只想着看你,忘了要做什么。
    他见裴玠的却扇诗还未念完,桑朵就迫不及待将扇子移开,惹得众人一通欢笑。
    想必在场之人只有他和裴玠知晓,那是桑朵不识大字,以为裴玠念完了怕自己却扇迟了,被认为对这门亲事不满意。
    他不由得紧张起来:若我当场做的诗你不满意,不却扇,那我岂不是很没面子。
    身旁的小路子抬头觑了一眼萧绎棠,见他站立在喧闹的人群中,虽然面带微笑,却像是一具没有魂魄的行尸走肉,与人世间之事是那般的格格不入。
    这个样子,自他昏迷苏醒以后便是如此。
    东宫,除了玉瑾与阿蕴之外,所有女官和宫女被他全部驱逐。
    平日里,内侍们大气也不敢出,整座宫殿安静的像座冷冰冰的坟墓。
    直到卫大人一怒之下将所有人轰了出去,不知道在殿内和殿下说了些什么,殿下这才开始主动服药,但依旧整日里不发一言。
    裴平真见仪式完毕,立刻起身向萧绎棠走来:“殿下,仪式完毕,筵席这便开始,您请就座。”
    “不必了,舅舅可否派个人,带我去看看竹音在家时的住所?”
    “臣亲自陪您去。”裴平真伸手相邀。
    萧绎棠含笑拒绝了,“前院客多,若你这般客气,竹音知晓是会埋怨我的。”
    裴平真听得他这般说,心里越发难过,只得命管家好生相陪,看着他走向了内院。
    同时,女眷中一名女子悄悄跟随了过去。
    *
    萧绎棠走进一处院落,见房舍间环绕着一片翠竹,匾额上的‘翠竹轩’三个字是那般熟悉。
    推门进入后,发现室内并不寒冷且窗明几净,像是日日有人前来洒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