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页

作品:《无忘斋诸事

    宋怡临回过头来,盯着魏林看了半天,突然伸手将铜轴牢锁拧了一通,将牢门打开,走了进去,问道:“林叔,你方才骗我?”
    魏林皱了皱眉头,没有作答。
    “你知道是谁做的局。也知道是为了什么。不是郭梦颖,对不对?”
    魏林还是不答。
    宋怡临抓耳挠腮一通想,忽然福至心灵地盲目一猜:“是那日来寻魏少的人?马车里的人?福元客栈?是什么人?”
    魏林脸上的笑突然消失了:“不该你问的事情,不要问。”
    宋怡临一瞬间感觉到魏林身上露出了杀气。魏林脸上总是有笑意,虽说多时都假而不真,但对无忘斋自己人一直很好。魏楚越身上偶尔会有怒意和杀气,而魏林身上,宋怡临这是头一次察觉到。
    “林叔?我跟着魏少、跟着你十多年了……”
    魏林脸色一松,轻轻一笑:“安心待着吧。等魏少回来,我们自然可以出去。”
    “那魏少何时回来?”
    魏林摇头:“不知。”
    宋怡临憋了半天,最后还是一屁股坐了下来:“文然定是要担心死了。”
    “文先生在无忘斋,不会有事的。”魏林坐到了宋怡临身边,拍了拍他的肩头,“我们都被困于府衙,无忘斋自然会戒备。文先生聪明过人,知道没消息就是好消息。你啊,?该多信任他一些。”
    宋怡临垂头,连连叹气,手里把玩着铜轴锁,指甲抠这锁格,像是要将七圈七格都抠下来。
    ***
    夜里,鹰隼又飞了回来,竟比韩牧川回来的都早,信上的字迹是夏原的,说魏林也被扣在了府衙。
    魏楚越几乎是立刻就断定扣押宋怡临和魏林的人不是郭梦颖。
    既然不是郭梦颖,能差使高晋,令他唯命是从的,现在卞城只有一个人。
    韩牧川回来的时候就看见魏楚越一人站在院中,望着天,仿佛能看穿重云看见月看见星。
    “回来了。”魏楚越突然回眸向韩牧川一笑。
    “回来了。”韩牧川忍不住上前一把揽住魏楚越,将人抱了个满怀。
    魏楚越展臂抱住韩牧川,魏楚越想告诉他,这一日,他过得很不愉快,莫名的孤单,一直在想他,可越想就越孤单。
    魏楚越没说出口话,韩牧川好像感觉到了,搂得他更紧了些。
    过了许久,魏楚越才问了一句:“你的伤还好吗?”
    “我没事,如你所料玄剑山庄待我如上宾。你交代的事情,我要办妥了。只不过为了避免玄剑山庄的人起疑心,天亮前,我还要回去一趟。”
    “嗯。”魏楚越笑着点头,“你再玄剑山庄吃饱喝足了,有没有给我带点吃的?”
    说着话,魏楚越已经摸到了韩牧川腰后别着的小包袱。
    “我看看,给我带了些什么。”魏楚越松开了韩牧川,拎着小包袱走进了农舍。
    今夜,魏楚越依然没有燃灯火。
    “桂花糕,杏仁饼,就这样?”
    “你身上的伤,戒腥腻。”
    魏楚越撇了撇嘴,一脸不大高兴的样子。
    韩牧川走到寒崇文身边,低头细看之后,突然僵住了,寒崇文已经死了,没了气息,身体都凉透了。
    魏楚越手里拿着一块桂花糕,却没吃,他看着韩牧川,不发一言。
    韩牧川在寒崇文身边坐了许久,终于还是转身过来,坐到魏楚越身边。
    “他告诉你了你想知道的事情?”
    魏楚越愣了片刻才道:“有些事情他也不知道。”
    韩牧川点了点头:“所以,知道的都说与你听了。”
    魏楚越点了点头。
    韩牧川憋了许久,终于还是忍不住问:“不能留他一条命?”
    魏楚越又不说话了。
    “他毕竟是一代宗师,死在这里,死得这样悄无声息……”
    “韩牧川,在你的记忆里,死在你面前的人,哪一个算得上死得轰轰烈烈?”
    韩牧川蹙起眉头,不知如何说。或许魏楚越说的一点都不错,人死便是死了,十之八、九都是悄无声息,魂归天、身归土,究竟是没有什么分别。但是韩牧川仍是心中不平,突然觉得憋屈,觉得寒崇文该怨忿。
    可对魏楚越,韩牧川无法责怪。
    第129章
    韩牧川垂头不语,他越是缄默,魏楚越心里就越是慌张无措,他看不出来韩牧川的沉默是什么意思,是恼怒还是失望,是责怪还是厌恶。
    “寒崇文的伤这么重,就算活着、养好了,也是个废人,他可能自己都不想活下去。”
    韩牧川听着魏楚越的话,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眉头紧皱,忍不住问:“寒崇文是怎么死的?”
    “你的意思是我杀了他?!”魏楚越又急又慌,突然没了往常的镇静自若。他折磨寒崇文的手法极难察觉,杀寒崇文的手法更是无从查验。寒崇文死在这里,挖个坑埋了,神不知鬼不觉,魏楚越多此一举只是因为心虚,他害怕寒崇文知道,明知是掩耳盗铃还是做了。
    韩牧川看着魏楚越:“阿越,你若想他活着,他必然能活着,不是吗?”
    “……”
    “人是因伤而死,还是……”
    “韩牧川!”
    “阿越,你不必跟我解释。我明白。我先回玄剑山庄,明日,我会正式告辞,再来与你汇合。明日无忘斋的人就会在山脚下接应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