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页

作品:《快穿之软饭王

    五公主生了个女儿。
    不过一生下来,就被封成了郡主,贵女里头能超过她的也没几个了。
    崔氏还盼着五公主再生呢,却没想到,边关再起波折,北蛮灭国了,又有一伙西狄露了头。
    五公主就直接上表,称自己愿意为父皇镇守边疆。
    然后,崔氏的大儿子,小孙女,一家人就都去了边疆。
    也得亏崔氏的小儿子宋垣在大哥的严厉管束下,倒是有了些成绩,考中了秀才,也到了该议亲的时候了。
    宋城为自家小弟张罗了几个相亲的对象之后,给崔氏找了好些个事情做,这才全家一起去守边疆去了。
    崔氏给小儿子定了亲,又听到大儿子在边疆立功的消息。
    小儿子中举了,成亲了。
    大儿子又立功了,封爵了。
    宋家再度搬进了国公府hellip;hellip;终于重振了家声,不再是破落户了。
    小儿子的媳妇是个不错的,贤淑孝顺,又好生养,一连给生了两儿两女,小娃娃们满府蹿。
    光是看孙子孙女,崔氏每日都忙得不行。
    只是还略有些遗憾。
    宋城和五公主,只有一个女儿,竟是再没生养。
    她虽然是婆婆,也没那胆催公主。
    别人家的媳妇也就是闹闹气,这位可是灭过国的女人!
    只好把大孙女当成孙子看。
    不管怎么样吧,总是姓宋的血脉不是,比那外人强!
    而当初那刁蛮的郡主,再嫁了以后,跟夫婿倒也还行,只是一直想要再生一个,却怎么都怀不上。
    去求了各路名医,都没有效果。
    后来还是玉鸾郡主夫家因为一桩贪污案事败,被抄了家,因这事玉鸾郡主也插了一脚,因此也被夺了郡主封号,只能带着儿子住回了娘家恪王府。
    但这会已经是新皇即位,恪王也在三年前没了,现在的恪王是玉鸾郡主的异母兄弟。对玉鸾郡主不过是个面子情罢了。
    所以玉鸾这会儿,也算是宗女里的破落户了。
    才有传言出来,说玉鸾郡主之所以不孕,是因为当初头生子时,吃的保胎药过多,胎儿过大,伤了母体,这才会生不了的。
    明眼人一听就知道了。
    当年玉鸾郡主跟宋城成亲就传出喜讯,十月生子,本来时间就赶得紧。
    吃那么多的保胎药做啥?
    是不是为了遮掩时间?
    而现任定国公的宋城虽然奔四的人了,只有一女,也没有半点想要认回玉鸾郡主之子的意思,听闻早年玉鸾生子之后,宋国公那是一眼都没瞧过,更不用说起名上族谱了。
    所以说,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呼之欲出啊!
    这些传闻让玉鸾郡主的第二任夫婿羞愤难当,天天买醉,结果失足落进了护城河。
    玉鸾郡主又恢复了单身。
    新任恪王妃和老王妃那是婆媳一心,想要把这人再给嫁出去。
    但一个没有封号,丑闻一堆,不能生养,还带着个不太明白的拖油瓶儿子的中年女子,谁乐意娶呢?
    玉婳公主的命比玉鸾郡主要好一些。
    贵妃一系惨败之后,玉婳公主也老实了许多。
    什么宴会之类出风头的场合,玉婳是再也不去了。
    不过即使这样,她的夫家对她的态度,也开始微妙起来。
    玉婳先是生了一个女儿。
    后来为了巩固地位,不让驸马有纳妾的借口,又想方设法地生儿子。
    结果努力多年,一直到了新皇即位,才怀上第二胎。
    可惜,先前虽然贵妃一系惨败,但在位的还是玉婳的父皇,再怎么样她还是公主,地位也落不到哪儿去。
    等到新皇上位,还正好是跟贵妃一系有宿仇的六皇子。
    玉婳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过去她干过的嚣张乱纪的事,都一项一项地被揭发出来。
    先开始,是被罚俸,后来是被夺去封号。
    再后来,因为手下豪奴的几桩人命官司,她直接被废为平民,豪华的公主府被收回,只能去住到夫家。
    自己做主和寄人篱下,那自然是天差地别的。
    而原先捧着她的夫婿,态度也开始急转直下。
    什么养通房,逛青楼啊,都来了。
    她若是略有不满,对方就翻出旧帐。
    什么某年某月某日,她去某个宴会,身边围绕着一群美少年,有为她写诗的,有做画的,还有伺候她喝酒的hellip;hellip;
    而现在她怀了身子,他只不过是找通房和妓子放松放松,有什么不能的?
    听说玉鸾那些破事,都被京里的好事者写成了话本,托了个前朝故事,又用了化名,可谁不知道啊?里头什么僮仆夜闯香闺的,香艳得很。
    而玉鸾当初不正是跟在她身边的跟班吗?
    所以大哥也不要说二哥,都不是什么贞节人好吗?
    玉婳气得就难了产,最后一尸两命。
    那个没生出来的倒是个男胎,玉婳夫婿倒是有些后悔了,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啊hellip;hellip;
    京中数十年,换了两位皇帝,中间经过多少格局变幻。
    但远在边疆的宋家,却是屹立不倒。
    有罗刹公主夫妇俩镇守着,甭管什么妖魔鬼怪,都休想在边关惹出什么风波。
    新皇旧皇们也都明智地不去动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