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页
作品:《分手吧,我要考哈佛》 科技部来的那些人全都动手开始检查材料,负责审计的人也开始拿着经费预算书和财务的各种材料进行对照。
谢书尧则是同京大医学部来的那些教授叙起了旧来。
顾兆丰教授同谢书尧,“距离结题还有两年呢,你就把十四五项目给做完了,让我们这些人压力山大啊……接下来打算做哪些领域的研究?有接到新的项目了么?”
谢书尧摇头,“目前打算向科技部那边申请一个项目,但是还在写项目申请书。如果科技部不给的话,我就自筹经费来做,肯定闲不下来。”
顾兆丰教授道:“诺贝尔奖得主要申请项目,科技部会不给?除非你张嘴就是狮子大开口。不过我想,你的口碑放在那儿,就算你是狮子大开口,科技部的人也不会拒绝。为了三亿两亿就拂了你的面子,不值得。”
谢书尧笑了笑,没敢说出她打算申请的那个项目经费预算的具体数额,她怕说出来吓着顾兆丰教授。
负责验收项目的专家学者在听完报告会之后,麻利地签了字,然后同谢书尧以及金陵药科大学这边颇负盛名的几个大教授约着吃了个饭,然后便返回京城去了。
科技部来的人以及相关的审计人才还得做将近十天的实质材料审核工作,谢书尧没再招待这些人,而是忙着写立项申请书。
到了这种‘大动作’的节骨眼儿上,就越发能看出她当时设置这个科研系统的好处了,只要是她看过的论文,输入关键词进去,就可以很快速地将她阅读文献的所有相关笔记都调用出来,她只需要稍微调整一下词句顺序,那一大段笔记就能派上用场。
谢书尧没日没夜地连轴干了一星期多,总算将立项申请书给搞定了。
她将立项申请书中的研究内容又看了一遍,最后补充了一个‘仪器设备研发’的项目进去。
有些研究内容可能会用到一些很高端的设备,甚至可能出现现有的设备无法满足实验要求的情况,这就需要研制新的设备了。
没有成熟的设备,那就自己造嘛!
把立项申请书给完善好,谢书尧将电子版走了专业渠道提交了上去,然后又同科技部的来人当面说了一声。
等一切事情办完,已经进入了十二月,谢书尧带着包萌、杜岳、秦海等课题组的成员飞往斯德哥尔摩。
诺奖晚宴的前一天,一群人在斯德哥尔摩转了一圈,吃了当地的特色美食。
谢书尧走南闯北惯了,对于拍照发朋友圈发微博这种事情并没有太大的**,但包萌不一样,这还是包萌第一次走出国门,而且她还是作为诺贝尔奖得主的科研团队成员而来。
包萌认真地拍了一张照片,一句话都没配,发到了朋友圈,但她悄悄加上了定位。
懂的人自然懂她来斯德哥尔摩是干什么,不懂的人……可能觉得出国行就超级牛逼!
切换到渣浪微博账户上,包萌用的还是那张图,但她加了四个字,“谢谢谢导。”
包萌的微博早就被她的本科室友给爆了出来,有许多沙雕网友扒到包萌的微博后,还动过让包萌给他们代购生发膏的念头,可惜包萌将私信箱设置成了免打扰模式,一般情况下,她连评论区都不会看,只会上来分享一些生活日常。
如今的包萌已经是一名科研圈网红了,她用自己的微博向网友展示了一个中不溜科研狗的日常生活。
除了看文献、做实验、写论文之外,她也会和普通人一样,约上三五好友去吃个海底捞,找个小姐妹一起去看电影,或者是来一场蓄谋已久的旅游,她甚至还会在研究室内diy一些稀奇古怪的下午茶,比如用研究手法来配置一种奶茶或咖啡,如果味道不错的话,她还会给网友分享配方。
坐拥几十万粉丝的包萌发了这条微博,等于是提醒网友,没多久,网友就十分给力地将热搜给顶上去了。
领奖的过程并没有什么惊喜,谢书尧认识到了好几位国际学术界的大佬,她虚心地找那些大佬要了联系方式,让她惊讶的时候,很多其它领域的学者也都主动来同她打招呼,甚至还有不少人拿着WeChat过来想添加谢书尧为好友。
谢书尧一一加了那些人,对照着那些人的名片给了备注。
等她挤出人群找到包萌和杜岳等人时,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这些搞物理、搞化学的人都加我微信干什么?”
包萌的注意点很明显跑偏了,“教授,这些外国的学者也喜欢用微信吗?”
谢书尧点头,“确实是,WeChat是微信的海外版,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很高,不过国外的学者一般情况下只会在日常聊天的时候用WeChat,遇到正经的事情,他们还是喜欢用email。”
杜岳认真思索谢书尧的问题,为什么那些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也都来找谢书尧加微信。
秦海抖了个机灵,“谢导,他们占据你的一个朋友圈位,会不会是因为你的医术很好,之后万一得了什么病,找你总比找那些普通的医生好一些?”
谢书尧:“……”
杜岳:“……”
包萌:“……”
十分有可能!
一个医生的影响力大小,主要看她的医术高低。
谢书尧就属于那种医术很高的人。
当然,谢书尧与一般的医生不同,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谢书尧属于研究型医学人才,只针对某种医学问题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