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页

作品:《请勿高攀

    一直到舒博阳出殡,这种感觉仍然不真实。徐琳只是觉得,舒博阳或许是出远门了,过段时间他就会回来。
    直到她去舒博阳的书房,等了他好几天,他也没出现。
    那个人真的死了。
    消失了,他的容貌,他的声音,他的气味,再也不会出现了。
    这就是生离与死别的差距。
    生离痛苦,死别却是诛心。
    她无论多想念他,多怀念他,在多少个梦里期盼他回来,连眼泪都流干,那个人始终也不会回来。
    徐琳手心紧紧攥着他永远也不会用的钢笔,最终泣不成声。
    将她之前的在众人面前强忍下的,这些日子不断压抑的情感,全部用眼泪宣泄了出来。
    她花了很多年,终于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
    舒博阳死了。
    *
    外孙女办满月酒时,做外婆的徐琳给外孙女包了大红包。
    小小的娃娃不知道这是什么,小手拿着那个大红包的角角,露出牙龈,咿呀咿呀的笑着。
    那封来自于美国的红包,数额居然不比她这个做外婆的少。
    “晋叔叔一直在等你,”舒清因说,“妈妈,有件事我没跟你说,爸爸临走前给我们留了邮件,我只看了写给我和Senan的,给你和另外一个男人的我没看,你有空登上去看看吧。”
    徐琳女士问她:“他给你写了什么?”
    舒清因掏出手机,将邮件截图递给她看。
    「我的因因,
    还记得你小时候刚学自行车的时候吗?你摔了几跤,就再也不肯学了。
    当时我对你说,学会了自行车,你就能跟朋友们一起骑着自行车去踏青,去野餐,多开心啊。
    你嘟着嘴说,那就骑有辅助轮的自行车。我说等你长大以后还用这个,会被笑的。
    你说,那以后爸爸你载着我,我去哪儿你就载着我去哪儿。
    我当时笑你,把爸爸当成了司机。
    你说,反正有爸爸在,学不学自行车都无所谓。
    但是后来你终究还是学会了,我放开了手,看着你歪歪扭扭的往前骑去,你离我越来越远。
    如果可以,爸爸想载着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因因啊,对不起,爸爸食言了,还没能等你牢牢掌握住人生的反向盘,就生了这么重的病。
    看不到你毕业,看不到你投入社会工作,也看不到你带男朋友回来给爸爸把关。
    但爸爸相信你,以你的眼光,你将来找的男朋友,即使爸爸不把关,他也会对你很好很好。
    因因,我的女儿,我爱你。
    谢谢你成为我的女儿。」
    *
    很久很久后,徐琳打开了那封写给她的邮件,也把剩下的那一封,交给了晋绍宁。
    「徐女士,
    其实一直想叫你小琳,或是琳琳,只是你坚持让我叫你徐女士,这么多年叫习惯了,竟然也改不过来了。
    每次听到我这么称呼你,你好像特别高兴。
    你总是问我,为什么要对你这么好。
    一直瞒着不说,是怕你太得意,以后我这个做丈夫的在你面前就更没面子了。
    现在告诉你,我对你好,其实是喜欢你,很喜欢你。
    我对你一见钟情。
    我父亲说,让我娶徐家的小姐时,我听从了安排,说不上高兴,也说不上失望。
    见到明媚骄纵的你时,我觉得自己运气还挺好的。
    你脾气不好,可你却也善良乐观,你偶尔会任性,但更多时候,你体贴细心。
    你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好,而我却看到了你很多的好。
    情人眼里出西施,我还未用情人眼看你,你对我来说,就已是小溪旁浣纱的那个人。
    我从前从不相信前世今生,到了这个时候,我每晚做梦想的都是,前生已过,今生也即将结束,我多想,与你拥有一个来生。
    我这样说有些任性,但纵容了你一辈子,希望这一次,你能看在我生病的份上,允许我任性一次。
    老婆,我爱你。」
    舒博阳将所有人都想到了,他写了四封邮件,三封都是情真意切,承载着厚厚的温暖。
    唯独写给妻子未来丈夫的信,他言简意赅,只有寥寥几句。
    或许男人还是没能战胜自己心里的那点醋意。
    「徐女士未来的丈夫,
    希望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别让她再哭了。
    比起回忆,其实人更屈从于现实的温暖。
    不必为我一个死了的人吵架生气,不值得。
    好好过你们的日子。
    祝你们幸福。
    短命的丈夫留。」
    晋绍宁看到他的这句自嘲,没忍住笑出了声。
    舒清因在远处叫他,“晋叔叔,快来照全家福!”
    晋绍宁揉了揉眼睛,像是没事人般走了过去。
    几岁大的沈安窈拽着他的裤脚,“爷爷抱我,爷爷抱我。”
    舒清因和徐琳同时叹了口气。
    沈司岸有些不高兴,“窈窈,你这么这么没良心的,都不让爸爸抱你。”
    “爸爸天天抱我,今天就让爷爷抱嘛。”
    徐茜叶笑得花枝乱颤,“大侄子,女儿还没养大,你这个当爸爸的就失宠了,等以后窈窈长大了可怎么得了。”
    沈司岸反驳,“你和孟时生的儿子,也没见得儿子有多粘你们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