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页

作品:《暴戾太子的小娇娘

    “奴才明白。”井大擦了汗,喘了口气,拿出一张纸条来,声音放缓了说,“还有一件事,京城刚传来消息,大都督病重。”
    “怎么回事?”赵燚接了纸条,问道。
    “殿下可还记得太子妃当初说的,给宁王下蛊的事?”井大说,“咱们这边找的那个青楼女子果然手段非凡,短短两月,就让宁王对她死心塌地,力排众议,迎娶为侧妃。最近这位侧妃又怀有身孕,据说还是个男胎,宁王高兴坏了,执意要休了宁王妃,好把宁王妃的位子让给这位侧妃,这样孩子生下来,就是嫡长子,世子之位板上钉钉。但是,大都督府这边知道宁王给自己下药导致宁王妃一直没有怀孕,加上他们的婚事又是皇上赐婚,于情于理都不该休妻,宁王退而求其次,选择和离,可宁王妃一直没露面,和离的手续又办不了。为了逼宁王妃回京,宁王给大都督下了蛊,让他看起来像是病入膏肓,还已经把消息散布出去,想必过不了多久,云州这里也会知道这事。到时全天下都知道大都督病重,无论宁王妃在哪,也会知道,必然就会立刻赶回去。”
    赵燚眉头紧拧,脸色铁青,“孤记得,他中的是桃花蛊,不是蠢货蛊!”
    当年苏权数次带兵出征漠北,屡战屡胜,威震四方,鞑靼人再不敢兵犯边境,双方已和平共处十余年,可见苏权的功劳,也由此可知他对鞑靼的震慑。
    而今边境太平,朝中却没有一个替代苏权的将领。若是苏权突然暴毙,只怕会再起战事!
    这个道理,宁王不可能不懂!却居然会为了一个女人办下这种混账事!
    井大又说,“自殿下离京后,皇上虽然看着还好,只怕齐王和靖王都已经从太医那里知道皇上身子不大好的事,更是无所顾忌,两边斗的你死我活,宁王他,未必没有浑水摸鱼的念头。”
    这群混账!
    为了皇位,怎么斗都行!
    但绝不能乱了超纲,侵害百姓,扰乱边境和平!
    “苏权病重的消息,尽可能压下来,至少不能传到边境去!传信给那几个巫医,叫他们想办法尽快治好苏权!”赵燚突然道,”回京!”
    宁王,哼,想和离是吗,他成全他!
    作者有话要说:  我目测,明天应该能结局!
    第104章
    回到东宫歇了一晚, 第二天, 赵燚去见延昭帝, 苏澜则去了瑶台宫。
    自从苏皇后倒台, 独得圣宠的皇贵妃就成了后宫第一人,加上仙妃无子,就成了齐王靖王两边都想拉拢的对象,哪怕她本人喜静, 瑶台宫也是人来人往的繁华热闹。
    苏澜一进瑶台宫, 就能感觉到热闹骤然一静, 虽然都恭恭敬敬地行礼, 那些试探惊疑的目光若有若无地射过来。
    苏澜似浑然未觉, 进了正殿,一眼便看到刚从内室出来的仙妃。
    仙妃仍穿着素色裙衫,外罩浅碧色纱袍, 就像冰雪中盛开的绿萼,遗世独立,出尘绝俗,携着清冷幽香, 将日头渐盛带来的烦躁一一安抚。
    苏澜还看到仙妃小腹微微隆起, 心中已有猜测, 欢喜地笑着过去,微微福了个身,“娘娘又有喜了?”
    仙妃温婉浅笑。
    这一笑,却又如霞光洒过, 拂去她的不食人间烟火,多了几分柔情婉约,那大概是母性的光辉。
    “四个月了。”仙妃点头道,搭着苏澜的手到一旁的罗汉床坐下,背上靠着软枕,舒服地歪着,她说,“昨儿个东宫递了牌子,说你今日过来,我还不大敢信。你和太子去游山玩水,这也才半年功夫,怎么突然就回来了。”
    苏澜手撑在小案桌上,托着腮道,“我也不清楚怎么回事,好像是京里出什么事。”
    仙妃大致有些猜测,又不太确定地问,“那太子的身子,可还好?”
    好不好这个问题,三言两语的,苏澜也说不清楚,只能含糊道,“现在太子哥哥还好,也找到解蛊毒的办法了,希望能好吧。”
    仙妃双眸一亮,就仿佛是她中了蛊毒终于能解毒了,而后平静下来,感叹道,“那可真是个好消息。”
    从一开始,她就选择了投靠太子,她比谁都希望太子好好的,最终登上大位。
    “凉,凉…”外面传来一个软糯的能把人心都化了的声音,苏澜吃惊地看过去,仙妃目光更柔,“是晴宝醒了,要娘了。”
    话音才落,就见一个粉粉的雪玉团子张开双手一颤一颤地跑进来。
    苏澜惊讶的眼睛都睁圆了。
    她才走半年,晴宝都会跑了?
    仙妃也想抱抱她,奶娘却怕晴宝跑的太快冲撞了龙胎,忙拦了一下,向往常一样,把她抱起来小心地放在仙妃身边,偎在她怀里。
    晴宝是个很知足的小孩,这样靠在母亲怀里就很高兴,又软软地叫了几声“凉”,才在仙妃的提示下看到对面没见过的漂亮姐姐。她歪着头,一副好奇的样子。
    “这是你嫂嫂,叫嫂嫂。”仙妃温柔地,慢慢地说。
    苏澜满脸期待。
    晴宝小嘴一张,“凉,凉…”
    苏澜“……”
    仙妃噗嗤笑了,晴宝立刻看着仙妃,小脸上都是不解,仙妃笑道,“倒也没交错,你是太子妃娘娘呢。”
    苏澜“……”
    “对了,我带了些民间的小玩意儿给晴宝,不如叫人抬过来,叫晴宝看看喜不喜欢?”苏澜说。